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吴凌云:博物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 美育传播使命和职能

“博物馆热”是近年较为显著的社会现象,博物馆随之成为了大众美育传播的重要窗口,随着观众人数的持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博物馆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那么,博物馆应该如何发挥好美育窗口的功能?博物馆人又是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在《新快报》收藏周刊与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推出的“美学大课程”上,邀约采访了广州市博物馆协会会长、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他表示,博物馆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美育传播使命和职能。

“时刻抱有发现美的生活态度,那么美就是无处不在的”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什么是美?

吴凌云:我想,只要时刻抱有发现美的生活态度,那么美就是无处不在的。美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眼光;美需要感知,美需要积累,美有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美是不一样的。我们生活在南方,可能会觉得“回南天”烦人,但前几天两个东北朋友却说自己很幸运,终于感受到了广州的“回南天”——这大概就是一种感受生活之美的积极态度吧。

收藏周刊:您眼中的美学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吴凌云:美育是一种对美的主观感知的传递。我当年学习考古,第一次看到了原始人的打制石器,我就觉得美得精妙。早期人类只能靠石头打磨石头,形成了最初的石器,形成了砍砸器、刮削器、切割器,这就构成了最初具有美学功能的实用器。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美的载体多种多样,比如陶器,远古先民在陶器上彩绘,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漩涡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等。在红色胎体上,五六千年前的艺术匠人们把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通过画笔画到陶器上,便倾注了他们对美的理解。同样,游牧民族通过凿刻,把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人和动物的关系也刻在了岩壁上,形成了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以及咱们广东的宝镜湾岩画等等,这些都是美学的重要内容。

再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文字从商代开始发展以后,甲骨文、金文再到小篆、隶书、章草、行书、楷书等书法形式丰富了美学的内容和载体。而绘画对于美学而言,则更为丰富了,除了刚刚提到的壁画,还有灿烂辉煌的重彩工笔画、文人写意画等。

“文化追求里首先就是对美这一需求的满足”

收藏周刊:在美的传播中,博物馆充当怎样的角色?

吴凌云:上述提及了不少承载了人类美学思想和观点的文物,目前保存最多的地方就是博物馆。所以,在此意义上,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美学思想或美术作品最集中、最完备且最成体系的地方。正因如此,我们要把这种美学教育作为博物馆的职能推广到广大市民中去。

人类文化因文明的交流而璀璨,因文明的互动而进步,所以在美的共享和美学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讲,博物馆不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美学教育职能,同时还承担着历史教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文化教育,以及梳理人类文明进步脉络等重要责任。

收藏周刊:“博物馆热”成为了近年的普遍现象,小孩子们都喜欢到博物馆去,作为美育传播的窗口,博物馆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

吴凌云:是的,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有几个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富起来”之后的追求一定是文化的追求,文化追求里首先就是对美这一需求的满足,因此观众越来越喜欢到博物馆来。第二,国家层面对博物馆建设的推动,成为了形成“博物馆热”的强大动力。第三,经过博物馆人共同的努力探索,中国博物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研究展示宣传等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作为从业几十年的文博工作者,我切身体会到这一点,早期的博物馆基本上是给专家看的,一些文字说明习惯用专业术语,普通人几乎看不懂。

“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成年人的‘终身学校’”

收藏周刊:您作为文博专家同时也是新任的广州市博物馆协会首届会长,博物馆如何发挥该有的美育传播功能?

吴凌云: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和展示人类文明脉络的集中地,它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职能。我们要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成年人的“终身学校”。这里的美育功能在我看来有品德教育,包括人类的创造性、人类的奉献和人类文明的传承交流和传播;有历史教育,也叫历史观的培养,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通过文物讲述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体现人类从不同的原始部落发展成地球村的过程,由此,博物馆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美育传播使命和职能的。

收藏周刊:随着市民大众越来越喜欢到博物馆看展,对于博物馆人的工作来说,随之迎来了哪些新的时代要求?

吴凌云:大概是从2000年开始,博物馆开始大规模走向公众化,不少博物馆也开始与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博物馆人也意识到不能光说专业的话,不能只给专家看,要让公众也能轻松地理解展览表达的是什么,再到后来就开始提升公众的参与体验,除了常规的讲解员,还引入了科技手段,开始探索沉浸式体验等展示和教育方式。具体到美学教育层面,例如近年走热的《千里江山图》,这些古代作品出于保护,不可能长期展出,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通过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方式,让观众个人沉浸到青绿山水的美景里,视觉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青绿山水之美。从平面到立体,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画融合自然的思想、笔墨技法和画面意境的追求,从而达到美学教育的目的。

收藏周刊:刚才您也提到,希望把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成年人的终身学校,博物馆美育对人的成长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吴凌云: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最真实、最宝贵、最有美学意义的结晶都集中在博物馆里。到博物馆接受这种美育的熏陶或者跟文物面对面的交流,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助益,这种体验是构成了丰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以前只研究文物,现在也要研究观众”

收藏周刊:新时代对博物馆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那从研究展示的角度,博物馆人的方向有了哪些调整?

吴凌云:博物馆工作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我们的博物馆也不只是关注过去,实际上也关注当下和未来。我一直强调,要用人类学家的眼光经营一所博物馆,要关注文明冲突、文化交流互鉴以及宗教问题等等。我们博物馆人并不是像老学究一般只沉溺于古物里。我们的文物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历史进程,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则与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相生相成。

我们以前只研究文物,现在也要研究观众。不同地区的观众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观众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有面向成年人的讲解,也有面向中小学生的讲解,甚至有面向幼儿阶段的讲解,每个层面需求不一样,所以,博物馆也在适应时代。

我们最近推出了“读懂广州”系列展,正在展出的是“无边光景一时新——近代广州城市生活展”,就是为了让观众通过文物了解广州过去的一种生活状态。我们还相应推出一系列的丛书,包括《广州博物馆藏广式玻璃窗》《广州博物馆藏古琴》《广州博物馆藏广式家具》等。这都是广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正在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人物介绍

吴凌云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博物馆协会会长、广州博物馆馆长

指导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联合出品: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快报》收藏周刊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吴凌云陶器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北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快科技5月4日,小米的生态链为什么很厉害?有博主发微博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老爸买电视替换索尼,结果刹不住车。“我春节时候给老爸买了台75英寸的小米电视,把他用了多年的那台索尼给换了下来。这个五一回家的时候,发现他又买了台小米空调,因为他[全文]
    2024-05-05 03:17
  • ◎丁恩宇  本报记者 付丽丽    水声轰鸣,4月的北江很不平静。    “预计今年汛情会来得早,但没想到会这么猛。”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水利部在珠江流域采访,从广西到广东,这是一路听得较多的一句话。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全文]
    2024-05-02 03:18
  •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 通讯员粤文旅宣报道 5月1日,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据初步测算,“五一”假期第一天全省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220.9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按可比口径,下同);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全文]
    2024-05-02 03:17
  • 新iPad Pro将会是全球首款搭载新一代M系列芯片的苹果产品,也是iPad首次抢先在Mac系列产品之前采用最新一代M系列芯片。日前,苹果宣布将会在北京时间5月7日晚召开夏季新品发布会,主角将会是传闻已久的iPad系列产品。近期知名爆料记者[全文]
    2024-05-01 03:35
  • 市场已经要求巨头用 AI 营收了。作者 | 郑玥编辑 | 郑玄2024 开年,海外互联网巨头开始兑现 AI 业务的商业化潜力。过去一周,谷歌、微软、Meta 相继公布 2024 年一季度财报,三者有喜有忧。微软、谷歌财报发布后分别上涨 4%[全文]
    2024-05-01 03:29
  • 腾势赵长江:除了卷流量之外 更重要的是卷产品、技术【CNMO科技消息】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流量营销”成为了众多车企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然而,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4月28日,赵长[全文]
    2024-04-30 03:2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河北都市网 heb.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