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用好“马赛克方法” 一对一倾听幼儿

2022年2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师幼互动”中明确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这些指标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教研,我们发现在实践中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一对一倾听幼儿,关键取决于五个要素。第一,教师是否具有倾听的意识,能否用开放的心态来鼓励和接纳幼儿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二,教师是否创设了支持倾听的氛围。第三,教师是否掌握支持倾听的工具和方法。第四,教师是否具备理解幼儿“一百种语言”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第五,教师是否能够获得支持倾听的资源保障,如充足的互动时间、帮助教师记录倾听内容的设备与工具,以及来自教研共同体的支持。

“马赛克方法”是倾听幼儿的有效工具,我们尝试将其引入校地合作的区域教研活动中,带领幼儿园教师研读相关文献,鼓励教师尝试运用“马赛克方法”所提供的多种工具在实践中倾听幼儿,提升教师的倾听意识,更好地创设支持倾听的氛围,并增强教师对倾听内容的理解与反思。

观念改造:

鼓励幼儿发出自己的声音

“马赛克方法”作为一种融合了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研究方式,其在方法论层面所依据的价值观是一种积极的、全纳的儿童观,认为幼儿就是他们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是熟练的交流者,是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通过学习和了解“马赛克方法”,教师加深了对《评估指南》所要求的“一对一倾听幼儿”的认识。

第一,要从“儿童观”层面理解“一对一倾听幼儿”,这反映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儿童。只有真正将幼儿视为同成人一样的独立个体,承认其具有主体价值,幼儿所表达的观点及其背后的情绪才能够被教师听到并获得重视。只有确保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真实表达自己,成人真正理解并尊重幼儿发出自己的声音,接纳幼儿特有的表达方式,幼儿才愿意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教师和幼儿之间才可能真正实现对话和理解。

第二,“马赛克方法”强调“参与式研究”,认为倾听是包含听到、解释和建构意义的积极的交流过程。因此“一对一倾听幼儿”需要在“关系”之中理解,反映的是教师是否具备同每一个幼儿建立起联结和对话的敏感性。一方面,倾听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在接收到幼儿表达的信息之后,需要通过对这些信息作出分析、理解和回应,才能真正看见每一个幼儿并支持其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倾听、观察、理解、反思、回应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倾听是读懂幼儿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倾听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通过倾听能够“走进”幼儿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被其中富有灵性的表达所打动,幼儿也能充分感受到自身观点被承认和重视,师幼双方在理解、共情中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共同生活、共同建构意义。

多元工具:

支持幼儿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何有效支持幼儿真实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看法是教师面临的实践困惑之一。部分教师常常局限于鼓励幼儿运用语言、绘画这两种表征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小、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偏弱的孩子,这些方式往往还不足以使他们的真实声音浮现出来。“马赛克方法”强调倾听不限于口头语言,为了获取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的看法,这一方法设计了观察、访谈、儿童拍照、地图制作、幼儿园之旅等多种研究工具,每一种具体工具所获取的信息都形成一片“马赛克”,通过多种工具的使用及所获取信息的组合,就能够“拼出”有关儿童看法及经验的完整图画。

例如,在了解幼儿喜欢的户外游戏场地时,拍照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易于掌握且可视化的交流方式,借助所拍摄的照片,即使是小班幼儿也能够“说出”他们眼中的户外游戏场地,而幼儿园之旅以及地图制作等方法使幼儿主导着自己对游戏场地的探索和喜好表达。借助“马赛克方法”的多元工具,无论幼儿的年龄、能力、个性存在何种差异,每一个幼儿都能真正成为“发声”的主角,而不再只是“被倾听”的对象。

记录解读:

理解幼儿的声音

“马赛克方法”不仅利用多种工具支持幼儿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强调教师通过录音、文字记录、收集整理儿童的表征等方式来记录幼儿的声音,这些“马赛克”拼成的图画需要进一步通过反思、阐释而生成意义。

第一,记录能够帮助教师捕捉和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一些幼儿园在进行班本课程设计时,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课程主题,不确定所选择的话题是否能够支持幼儿开展持续探索。通过倾听幼儿,教师能够从幼儿的表征中了解到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捕捉到幼儿围绕兴趣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交谈与倾听找到促进和引发下一步学习的时机,从而避免完全以“教师的计划”替代“幼儿的学习计划”。

第二,记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对于幼儿而言,表征本身就是一种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去回顾自己的观察和经历,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幼儿自己的反思与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幼儿表征以及基于表征的对话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内在的思维过程提供了桥梁。例如,扬州市育才幼儿园文昌园在有关“紫藤花”的班本课程探索中,支持幼儿在等待紫藤花开的过程中借助各种拍摄工具连续观察记录自己眼中的紫藤花,透过这些“作品”以及与幼儿的讨论,教师清晰地了解到幼儿建构紫藤花开放相关经验的过程。

第三,记录能够帮助教师获知幼儿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幼儿眼中的环境以及幼儿眼中的活动往往与成人不同,倾听使幼儿的感受被教师获知,幼儿真正成为教育评价主体并有机会参与到教育决策之中。例如,餐后散步是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以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散步真的是孩子们想要的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扬州市新世纪幼儿园借助“马赛克方法”,通过幼儿访谈、绘画、地图制作等具体工具了解到幼儿对餐后散步的真实体验,基于幼儿对散步空间、形式、时长等提出的意见进行了深度教研,通过教师的支持将“跟团游”式的散步改造为“自由行”式的散步,从而实现了幼儿自主、愉悦地“逛园子”。

(作者单位系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教师学习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北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2022年2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师幼互动”中明确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全文]
    2022-12-27 20:44
  • 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存栏达到162.1万头,同比增长9.8%;内蒙古自治区牛奶产量432万吨,同比增长11.3%。前三季度亮眼的奶业“成绩单”,再次印证我区奶业振兴跑出“加速度”。高位发力,推进力度达到新高度今年9月,2500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全文]
    2022-12-15 03:11
  • 新京报讯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消息,结合北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经综合研判,决定延期举行原定于2022年12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2023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试后续工作安排,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研究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发布,请考[全文]
    2022-12-01 03:09
  • 山东省寿光市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示精神,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寿光市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以城乡接合部、国家高新农业示范区腹[全文]
    2022-11-25 03:09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为了“政治正确”,美国高校往往会给少数族裔保留招生名额,美国最高法院准备推翻此传统。据美国《纽约时报》10月31日报道,当日,美国最高法院就高校招生方案进行长达5小时的辩论。新判决将影响全美各大高校,可能降低非裔和拉丁裔[全文]
    2022-11-02 18:06
  • 中新网9月28日电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5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有超过4800家医院能够提供精准的分时段的预约诊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指出。28日,国家卫健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全文]
    2022-09-28 18:1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3 by 河北都市网 heb.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